一个女画家,丈夫因为经济问题被劳改,为了维持生计,业余时间收了几个学生教画,因为性压抑,与男学生有了性关系,结果艺术学校不能继续聘用她,她失业了……《阿拉斯加少女》的故事由此展开。
《阿拉斯加少女》是作品主人公詹雨桐的一幅画,也是全书贯穿始终的一种情结。从开篇出现,一直到最后,它表现了一种坚守的含义。作品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虚构作品,描写了当前物欲横流下的社会百态,呈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挣扎与追求。正如作者在第十四章所写:“禅云:未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正是一只蚕从蛹而蛾蜕变的过程。参悟的痛苦,如同蛹之于茧,如同人挣脱母体胞衣。没有茧的黑暗、蛹的挣扎,没有经过一层层的自缚,便不能突破……”
《阿拉斯加少女》有大痛苦,但也有大坚守。李正果塑造的詹雨桐,作为一个有着艺术追求的画家,从最初认为“人生的先决条件就是诞生在有名的城市里,都柏林孕育了乔伊斯,波士顿孕育了爱伦·坡,伊斯坦布尔孕育了帕慕克,巴黎孕育了波德莱尔……”然而,在迷茫离乱的都市生活之后,她开始追求着一种逃离都市的生活境界,《瓦尔登湖》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表达了一种追求满足最低限度的简朴生活,回归本心,亲近自然,这是一种对都市生活的无情批判,也表达了一种对生活艺术的回归向往。最终,在都市生活中遍体鳞伤的詹雨桐,选择了乡野之间的鱼塘……这正是当前都市生活题材的作品中难能可贵的一种创新。
作为一部都市女性题材的小说,《阿拉斯加少女》所揭示的是在当代都市磅礴澎湃的生活大潮,都市女性生活所遭受的制约与无奈,艺术型青年女性的事业理想与情感迷失,昭示了她们生活环境的恶化与变迁,将读者从向往的边缘拉回到现实中来,在漩流与暗流的撕裂中,逼近读者承受的底线,从而具有更为强烈的震撼力量,演绎了一处命运围城与人性突围的曲折故事。主人公詹雨桐的幸或不幸,折射出了这个时代的纷乱与缺失,让人悲悯,让人慨叹,让人唏嘘。为了生存,为了理想,詹雨桐所走过的路每一步都是那么步履维艰,那么曲折离奇,那么含辛茹苦,那么跌宕起伏,让人为之扼腕,为之震撼,让人倍感沧桑。
《阿拉斯加少女》或许可以说是一部爱情小说,然而,它与爱情小说不同的是,在人性的挖掘上,表现出来的执着。整部作品娓娓道来的叙述,看似波澜不惊,平淡无奇,但却深刻,犀利,尤其是对都市红尘中人物的心态把握得比较到位。现实之面与生活之点,开挖得具有深度,表达了作者力求还原生活的主体意向与希望改变现实的艺术理想,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郁的悲悯情怀。为刻画人物所设置的情节很独特,但又合情合理,极富生活气息,从而使作品的现实感大大增强,摆脱了流行爱情小说的粗糙与肤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读来让人觉得压抑、纠结、痛苦,然而却又充满企求、渴望、向往。作者通过自己准确而细腻的描述,以理性而写实的风格,为我们呈现出在这个充满诱惑暗流汹涌繁杂纷乱时代一个人的坚守与挣扎、追求与失去。
《阿拉斯加少女》结构简洁,线条单纯,但内容丰实,勇于直面人生,孙喜宝、朱海波、朱全良、米丽莎、马建国、尹继民等人物,也都铺陈得丰满有度,生活细节十分到位,有起有落,有血有肉,从不同的层次展示了不同的艺术关怀。
期待李正果有更厚重的作品问世。
季栋梁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