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統戰網,〈如何理解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我們黨治國理政面臨的嶄新課題(專題)〉,《第二十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2008年6月3日,http://wztz.66wz.com/system/2008/06/03/100559627.shtml。
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香港與中國革命》,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中共黨史資料》,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7。
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廣東地方史(第一卷)》,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文灼非,〈香港新華社如何透過左報做宣傳工作(1949–1982)〉,《信報財經月刊》,1996年1月,第19卷,第10期。
牛虻,〈從反英暴動到紅頂商人—左派社團「學友社」的一段歷史〉,《開放雜誌》,1997年2月,頁50。
永逸,〈中聯辦正積極發揮澳門第二支管治力量作用〉,《新華澳報》,2008年2月5日。
冉隆勃、馬繼森,《周恩來與香港「六七暴動」內幕》,香港:明報出版社,2001。
江澤民,〈香港必須有一個平穩的過渡期〉,1989年12月6日,〈江澤民會見英國特使柯利達時的講話〉,《江澤民文選第一卷》。
何立,〈直選民意大結算〉,《九十年代》,1987年10月。
余錦賢,〈中共在港地下黨大老〉,《開放雜誌》,2008年11月8日。
李子誦,〈教我如何不想他:廖公〉,《當代雜誌》,1989年12月23日。
李谷城,〈香港的新華社功能與角色〉,http://202.76.36.61/vol%2018/vol18Doc1_2.htm。
李後,《回歸的歷程》,香港:三聯書店,1997。
李約,〈獨家訪問許家屯〉,《廣角鏡》,1983年6月,第129期。
杜俊偉,〈論抗戰時期周恩來「求同存異」國際統戰策略與實踐〉,《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02年12月,第4期。
周奕,《香港左派鬥爭史》,香港:利文出版社,2002。
周奕,《香港英雄兒女—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抗日戰史》,香港:利文出版社,2004。
周恩來,〈關於香港問題〉,《周恩來統一戰綫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周恩來年譜(1898–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89。
金堯如,《香港五十年憶往》,香港:金堯如紀念基金出版,2005。
宗道一等編著,周南修訂,《周南口述:身在疾風驟雨中》,香港:三聯書店,2007。
宗道一,〈香江之水通海牙—記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姜恩柱與他的夫人朱曼黎〉,《黨史博覽》,1998年,第2期,頁13–17。
胡泰然,〈白皮書跳不出北京的框框〉,《九十年代》,1988年1月。
茆貴鳴,《喬冠華傳》,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
袁小倫,〈戰後初期中共利用香港的策略運作〉,《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6期。
軒轅輅,《新華社透視》,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7。
高繼標,《香港最後一個政治貴族:羅德丞政海浮沉錄》,香港:博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07。
許家屯,《許家屯香港回憶錄(上、下冊)》,香港:香港聯合出版社,1993。
國世平、錢學君,《九七後中港新關係》,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8。
張家偉,《香港六七暴動內情》,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2000。
張執一,〈中央上海局和香港分局從事地下工作〉,《潮流月刊》,1990年9月15日,第43期。
張雷鋒,〈香港大營救〉,《軍事歷史》,2005年,第10期。
曹二寶,〈一國兩制條件下香港的管治力量〉,《學習時報》,2008年1月1日,第422期。
梁上苑,《中共在香港》,香港:廣角鏡出版,1985。
梁慕嫻,《我與香港地下黨》,香港:開放出版社,2016。
郭德宏、李玲玉(主編),柳建輝(副主編),《中共黨史重大事件述評》,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
陳新,〈中共在香港的經濟動向〉,《七十年代》,1978年9月,第104期。
港九獨立大隊史編寫組,《港九獨立大隊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9。
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編,《香港風暴》,1967。
程翔,《天安門的反思》,香港:勵志出版社,1990第一章。
童行,〈董建華身邊的港共名單〉,《開放雜誌》,2003年8月,頁38。
黃文放,《解讀北京思維》,香港:經濟日報出版社,2001。
黃文放,《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決策歷程與執行》,香港:香港浸會大學林思齊東西學術交流研究所,1997。
〈新華社香港分社退職員工聲明〉,《九十年代》,1990年7月。
《新編黨的宣傳工作實用手冊》,北京:紅旗出版社,2003。
楊少平,〈中共香港黨(團)組織的建立及其早期活動〉,《廣東黨史》,1996年5月。
楊漢卿,〈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的統戰工作〉,《廣東黨史》,2005年6月。
葉漢明、蔡寶瓊,〈殖民地與革命文化霸權:香港與四十年代後期的中國共產主義運動〉,《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001年,新第10期,頁191–215。
趙睿、張明瑜(主編),宋瑩、張培忠(編者),《中國領導人談香港》,香港:明報出版社,1997。
《廖承志文集》編輯辦公室,《廖承志文集(上冊)》,香港:三聯書店,1990。
齊鵬飛,〈長期打算,充分利用:1949–1978新中國對於香港問題和香港的特殊政策〉,《中共黨史研究》,1997年第2期。
劉子健、彭建新、梁威林,〈談香港工作20年體會〉,《廣東黨史》,1997年3月。
劉田夫、吳南生及楊應杉,〈方方主持中共香港分局展開政治鬥爭〉,《潮流月刋》,1990年10月15日。
劉武生,《文革中的周恩來》,香港:三聯書店,2006。
劉蜀永,〈英國對香港的政策與中國的態度(1948–1952)年〉,《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第2期。
鄧峰,〈香港新華社—工委在港的外衣〉,《當代雜誌》,1989年12月16日。
盧平,〈香港回歸的回顧〉,《縱橫》,2007年,第9期。
盧育儀、麥慰宗、鍾仕梅,〈統戰工作有功,錯在重資輕勞〉,《當代雜誌》,1990年1月13日。
鍾仕梅,〈中共如何管理香港〉,《當代雜誌》,1989年11月25日。
鍾仕梅,〈工委遷港統一領導〉,《當代雜誌》,1989年12月2日。
鍾仕梅,〈對港方針,政出多門〉,《當代雜誌》,1989年12月9日。
鍾仕梅,〈工委政策偏離中央方針〉,《當代雜誌》,1990年1月6日。
鍾國安,〈以習近平總書記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引 譜寫國家安全新篇章〉,《求是》, 2017/8,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7-04/15/c_1120788993.htm.
鐵竹偉,《廖承志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