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十多年过去,到了甘露年间。
前后加在一起,宣帝在位二十多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倒也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属于有汉一朝少有的承平时期。追今抚昔,宣帝感慨万千,想起自己漫长的皇帝生涯,全靠能臣贤相鼎助,才创造辉煌,建下不朽功勋。尤其是霍光,说是昭宣盛世的首功之臣,没谁会有异议。宣帝曾与臣下讨论有汉以来的兴衰,都说大汉起于高祖,治于文景,盛于武帝。宣帝觉得这个说法有失偏颇,至少不够全面。起于高祖,治于文景,自然没问题,盛于武帝是不怎么说得过去的。武帝穷兵黩武,四处扩张,国家版图确实增加了不少,可弄得民力疲惫,国力空虚,充实的汉国几乎成为空壳,外强中干,如果冒出几个陈胜吴广这样的亡命之徒,帝国大厦肯定不堪一击,顷刻就会轰然倒塌。是霍光改变武帝策略,对外罢兵停战,互通友好,对内休养生息,奖励耕织,涵含财富,提高综合国力,才挽救了刘汉,使国家逐渐富强起来。也就是说真正的盛世并非武帝朝,是难得的昭宣时代。
想着霍光的种种好处,宣帝越发觉得当年先放纵霍家子侄,待他们自我膨胀犯上作乱时,又下诏一举歼灭之,确实做得太狠太过,太对不起霍光他老人家。霍光创下辉煌盛世,霍家人却被你赶尽杀绝,一个都没放过,没能享受盛世美好生活,这确实也太不公平了。可错已铸成,时间不能倒流,后悔又有什么意义呢?把肠子悔青也无用。
宣帝身为皇上,又不便自我批评,自打嘴巴,否定自己。后悔无用,又不好公开承认错误,宣帝实在没法子,最后想出一招,以多少减轻一下自己的内疚感。他准备把霍光画像和事迹刻到麒麟阁上,让霍光的功勋长留人间,永不磨灭。麒麟阁建在未央宫中,乃从前武帝获得麒麟,特意设置的,当世用以记瑞,后世主要铭功。
将霍光刻到上面去,倒也符合祖制。
可光刻霍光一人,宣帝内心的想法岂不暴露无遗,尽人皆晓,这多么难为情啊。还是多弄几个人,搁旁边陪陪霍光,也免得他一人寂寞。一共钦定了十一人,包括张安世和魏相等功臣,都各书官职姓名,只榜首霍光独享尊礼,只有官职和侯爵,不忍书其名讳,铭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氏”。
霍光的光辉形象就这样留在了麒麟阁首要位置。他英雄一世,曾凭自己的能量撑起整个大汉帝国,死后却满门被灭,直到多年后宣帝悔悟,才把他书上麒麟阁,多少留下一点痕迹在人间,供后人瞻仰缅怀。
宣帝也会经常到麒麟阁上去转转,对着功勋们默哀致敬。一年至少不少于两次,且时间都是固定的。每年到了这两个固定的日子,宣帝就是再忙,也会放下手头工作,沐浴更衣,虔诚地登临麒麟阁,看望功勋们。
细心的大臣们发现,这两个日子,一个是霍光逝世日,一个是霍家灭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