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是汉人。汉是咱们共同的符号,咱们说的话叫汉语,写的字叫汉字,做的学问叫汉学。咱们年轻是壮汉,年长是老汉,有点能耐是好汉,像个男人是男子汉。哪怕喝醉也是醉汉,哪怕穷点也是穷汉,哪怕饿点也是饿汉。反正都是汉子,大汉之子。
“汉人”一词显然源自一个辉煌的时代:汉朝。可我又想,咱们辉煌的时候多着呢,无论汉之前还是汉之后。可咱们并不叫夏人商人,不叫周人秦人,也不叫唐人宋人或明人清人,咱们只认准这么一个“汉”字,就叫汉人。
这实在是件有意思的事。我就琢磨,也许汉朝不仅辉煌,可能还有比辉煌更重要的东西,能让咱们认准自己就是汉人,而不是别的什么人。
认准自己是汉人,咱们也就全盘接受了汉朝,一劳永逸地享用着汉朝设定的伦理规范、道德标准、政治理念、经济形态、生活方式,乃至一切行为准则。从此咱们的思维惯性再没改变过方向,心智和心理渐成定势。从此咱们便没法也没想过要走出汉朝,尽管两千多年来不断改朝换代,改来换去,并没改掉汉朝,换走汉朝,咱们始终生活在一个朝代里,那就是汉朝。汉朝没有远去,汉朝如影随行,跟咱们一路走来,咱们从前是汉人,现在是汉人,今后还会继续是汉人。事实是只有汉朝才是咱老百姓的朝代,或者说汉朝就是咱老百姓建立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就出身老百姓,像咱老百姓一样粗野,不乏流氓气,敢小瞧高贵的斯文人,边洗脚边接见他们,甚至往他们的帽子里尿尿。偏偏就是这个野性粗俗的流氓,灭掉尊荣显贵的秦朝,又把贵族出身的项羽赶到垓下,逼其自刎乌江。这多么大快人心啊,原来将相本无种,咱老百姓也能干大事,也能打天下,坐天下,说得通俗点,叫皇帝轮流做,明年到咱家。回头去瞧汉之前的朝代,国家包括诸侯国都是世袭贵族称帝为王,平头百姓想都没想过弄个国王什么的干干。刘邦打破这个规矩,改变这个格局,实在太鼓舞人心了!
汉朝就这样大灭了贵族佬的威风,大长了咱老百姓的志气,让咱老百姓看到了自身的价值,胆敢与命运抗争,胆敢颠覆不公平的社会和制度。
要说汉朝还不只给了老百姓信心和尊严,也让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汉朝皇帝出身老百姓,才心中想着老百姓,体恤老百姓,一改暴秦不把老百姓当人的态度和暴政,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安生过日子。西汉“文景之治”就是这么来的。接着出了个汉武帝,四处征战,开疆拓土,打得外国人落花流水,让咱们汉人扬眉吐气了一把。只是扬眉吐气是要付出代价的,打仗不仅是拼死拼命,更是拼钱拼粮,汉武帝很快花光前朝留下的丰厚积蓄,只好横征暴敛,涸泽而渔,搞得老百姓活不下去,差点又逼出陈胜吴广来。幸好武帝逝世前托孤霍光,霍光见势不妙,赶紧罢兵休战,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一边废除武帝赋税旧制,一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发展生产,涵养财力,藏富于民,充实国库,创造了辉煌的昭宣盛世。
我老痴想,假设没有霍光收拾武帝留下的残局,重振大汉辉煌,汉朝历史还会一直延续下去吗?就是延续下去,没有“昭宣之治”巩固政权,拾回人心,碰着王莽篡汉,老百姓还会铁了心跟着汉裔刘秀,出生入死,将天下重新收归大汉吗?刘秀收不回天下,汉朝提前两百年消失,咱们还会不会拍着胸脯自称为汉人?
历史是不可能假设的。不过吃饱没事可做,站在历史之外,假设假设历史,却是很有意思甚至很有意义的。我正是吃饱没事,喜欢假设历史,才对汉朝产生了兴趣,关注起霍光这么个光彩夺目的人物来。霍光是个挺有魅力的政治人物,这种魅力充分体现了汉朝的时代精神。与汉之后不少政坛风云人物一样,霍光出身寒微,身上没丁点高贵血统。其父霍仲孺本是普通百姓,为生计所迫,背井离乡,来到京城,入平阳侯府当差,跟府里侍女的女儿卫少儿偷情,生下霍去病。
后被卫少儿一脚踢开,只得悻然出京,夹着尾巴回到老家,去地方政府做了个小公务员,另娶妻生下霍光。不想卫家出了个名将卫青,带着外甥霍去病东征西讨,将他也培养成战功赫赫的将军。霍去病又把弟弟霍光带到京城,先放部队锻炼,后送皇宫做廷卫,凭忠诚和能干得到汉武帝赏识,全面负责宫廷警卫工作,最后受托为汉武帝顾命大臣。没有高贵血统,没有显赫家世,凭能力和机遇就能位及人臣,这就是汉朝的时代精神,是千千万万草根百姓子弟希望之所在。当上顾命大臣后,霍光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权倾朝野,成为没皇帝名份却行使着皇帝职责的真正的皇帝。这个没名份的皇帝一做就是二十多年,霍光呼风来风,唤雨来雨,连谁做皇帝都是他一句话的事。
这份能耐,别说大臣,就是皇帝,史上又有几人能做到?在当时的条件下,霍光若想将刘汉改姓为霍,简直易如反掌。可霍光从无异心,自始至终对汉朝忠诚不二,坚决维护汉朝根本利益不动摇。霍光为什么就能做到这一点,他难道就不想实至名归,披上龙袍,过把皇帝瘾吗?我想除霍光人品高尚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汉朝太深入人心,霍光认准自己就是汉人,做汉人比夺位篡汉,获取皇帝名份更有意思。
霍光大权在握,却不耍权威,玩权力游戏,能真正做到权为汉所用,造福于民,让老百姓享受实惠。他是军队最高领导人,却并不好大喜功,胡乱发动战争,国际问题能采取外交手段解决的,决不采用军事手段。他代皇帝决策国家大事,却能为民着想,减税轻赋,放水养鱼,坚持走民富国强路线。道理简单,小河涨水大河满,老百姓日子过得下去,税源才充足,国家才富强得起来。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霍光凭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大智大慧做到了,才创造了汉朝少见的富足的“昭宣盛世”。这是霍光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对国家对汉朝功莫大焉。所以我才大胆假设,若汉代没有出现霍光这个人物,汉朝还有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中国人还乐不乐意自称汉人,还是个疑问号。
咱们实在应该感谢霍光,是他坚定了咱们做汉人的信念。这汉人咱们已做了两千多年,以后肯定还将继续做下去。只是咱们是否也曾想过,霍光的子孙也像咱们一样,正昂首挺胸做着汉人?答案让人非常失望,霍光死后不久,他一手扶起来的宣帝就斩草除根,将霍光家族一千多人赶尽杀绝,一个不留。也就是说此后咱们汉人中间,已找不到霍光后代的影子。霍光创造了昭宣辉煌,让咱们昂首挺胸,做定了汉人,做牢了汉人,霍光家族却再没机会做汉人,这是件多么让人惶恐不安的事情!
我就是因为惶恐,因为不安,才走近霍光,走进历史深处,着手写这部历史小说,写包括霍光在内的汉人,写咱们自己。
肖仁福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