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子女的关注一节里,我们曾经提到兄弟姐妹间的争斗,在很多情况下是呼唤父母的关注。尤其是受到忽视的一方,他不甘受到忽视,因此只有通过惹是生非才能换来父母的重视。
在另外一些时候,由于父母的偏爱,其他子女心中也充满了妒忌和不满,他们往往倾向于在父母缺位的情况下满足一下自己的报复心理。父母的呵斥和惩罚会进一步加重这种不满情绪,从而将子女的争斗带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上面的两种情况都属于关注缺乏的表现。既然如此,解决办法只能是父母给予更多的关注来进行补偿,比如恢复子女之间的公平、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同做一件事情、做一些集体游戏或者手工等项目来满足子女的需求。
然而,还有一种情况往往受到大家的忽视。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八岁的龙阳每天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妹妹在一起玩耍。这其实也是很多父母期望的做法,因为自己可以抽出时间做一些自己的事情。然而,兄妹之间的玩耍却经常不平静。
尽管龙阳很喜欢自己的妹妹,他却总是爱做一些妹妹不喜欢的行为,比如轻轻地敲一下妹妹的脑袋,说一些妹妹不爱听的话等来挑衅。妹妹虽然力量弱小,但个性并不弱。只要哥哥轻轻地“冒犯”了一下自己,她便马上尖叫起来。如果父母没有听见,她会进一步跑到父母跟前去告状。她的告状通常具有夸张性,鼻涕一把泪一把地似乎哥哥严重伤害了自己一样。在这个时候,父母就会跑过来,不分青红皂白地对龙阳一番训斥。
然而,父母的干预并没有起到平息事端的作用。龙阳仍然不断地挑衅着妹妹,而妹妹也习惯性地以尖叫和告状来找回场子。在父母问龙阳为什么老欺负妹妹的时候,他回答:“我喜欢听她尖叫!”这种闹剧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发生着,似乎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其实,孩子们都懂得如何去利用环境里的事物。龙阳具有年龄上的优势,而妹妹也非常聪明地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所在。她尽管无法和哥哥争斗,但自己可以借助父母的力量来使哥哥遭受难堪,而且屡试不爽。而对于龙阳来说,他早已将这种批评当成了背景音乐,父母不但不能将他怎么样,他反而觉得父母的反应非常有意思。
实际上,龙阳的“招惹”非常有分寸,他内心里喜欢妹妹,也不会做出真正伤害妹妹的事情。妹妹也非常清楚这一点,这兄妹俩无非是在做一场引人注目的游戏而已,而大人只是这场游戏里的一个配角。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妹妹甚至还会主动去招惹哥哥,然后告状并幸灾乐祸地看着哥哥受批评。大人所说的道理他们早已心知肚明,因此也早就没有重复的必要了。
父母总是以一种裁判员的姿态介入子女之间的正常互动,这为之女之间的争斗加剧埋下了隐患。这种情形有点类似于宫廷剧里权臣之间的斗争,双方都喜欢找皇上告状,然后利用皇上的评判来压制对方。在子女争斗里,双方都想利用父母的力量来获得优势,对事情的描述也一样充满了夸张和诬告的成分。亲爱的父母们,面对这些琐碎的事情,你们如何能够理得清楚呢?更加难办的是,双方都竭力在父母面前争宠和辩解,任何的处理不公都容易成为下一次争斗的导火索。
在独立篇里我们曾经提到,对待孩子们之间的正常冲突有一个最低干预原则,只要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则父母完全可以放手不管。这个原则用在子女争斗的场合也同样适用。龙阳兄妹的例子其实就是大人介入太多的缘故。
在另外一些家庭里,父母就能够坦然地对待子女之间的冲突。姐弟两个平时相处得很好,姐姐大部分时间也都对弟弟作出容让。可是有一天,姐姐因为正玩在兴头上没有理会弟弟的要求,弟弟便出手使劲地打了姐姐一巴掌。姐姐感到很委屈,便到妈妈那里告状:“妈妈,弟弟他使劲打我的胳膊,好疼……”。妈妈看了看姐姐的胳膊,上面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痕迹,就说:“这是你们两个之间的事情,你自己想办法解决。”
姐姐想了想后,就径直走到弟弟身边,举起巴掌也如法炮制地打在了弟弟相同的部位:“你这么小就敢出手打我,我让你体会一下是什么滋味!”。结果弟弟当场哭了,看着姐姐愤怒的表情,再看妈妈也没有要干预的意思,他很快就乖乖地收起了眼泪。从此,他再也没有出手打过姐姐,而姐姐也自然不会主动欺负弟弟。
一般情况下,子女之间的琐碎冲突都在理性的范围内。只要不是激烈的打斗,父母完全可以交由他们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比如相互谈判、冷落对方、适当报复等。父母一旦放弃裁判员的做法而拒绝加入,那么这场游戏自然也就进行不下去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这种不干预原则有一个前提条件:父母在平时已经给予足够的关注,子女不是在为关注而相互争斗。反之,如果争斗的原因是关注的缺失,那么就像我们前面所述的那样,增加来自父母的关心和关注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