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糕、艾窩窩和驢打滾兒,是在大陸北方用糯米做成的食物,也是我小時候最愛的吃食。
每逢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忙著蒸年糕,這是過年時候的大事。
當母親蒸年糕時,我會在爐龕旁幫忙添柴火,不要讓火熄掉。幫忙時,我不停的看母親做年糕。蒸年糕的鍋很大,先撒上一層糯米粉,再扔上一些棗兒在上面,再撒上一層糯米粉;一層粉上放上幾個棗兒,有時不放棗兒,放紅豆,一層一層的放好,然後蓋上大鍋蓋,開始蒸起來。時間到了,打開鍋蓋,眼前呈現的是一個圓圓、厚厚、黃黃、熱騰騰好吃的年糕。
年糕蒸熟了好吃,放冷後,因為北方冬天很冷,凍成硬邦邦的年糕一咬起來有彈性,更好吃。
驢打滾兒是用糯米麵做的,將糯米麵蒸熟後,變成一大塊糯米糰,然後做成薄薄的薄片,在上面撒上紅糖,把糯米捲起來,滾來滾去,像小毛驢在地上打滾兒,所以叫「驢打滾兒」。然後再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外面沾滾上香香的黃豆粉,紅紅的糖漿流出來,吃起來又甜又香,好吃極了。
至於艾窩窩,家裡很少做,因為要用白糯米,白糯米價錢比較貴,一般家庭不自己做。白糯米會做成像餃子皮大小,抹上一點紅豆沙,用三個指頭一捏,便成一個立體三角形狀,這就是好吃的艾窩窩了。因為不是家裡自己做,要花錢買,所以吃艾窩窩得口袋裡有錢,沒錢只有用眼睛看。
童年愛吃的還有棗兒糕,那是把棗子碾成粉,壓成一大片,再切成四四方方的,樣子像一塊餅乾,吃起來酸酸甜甜,這也只有媽媽給零用錢時才能買來吃。
現在想起來,並不是真的想吃,而是對過去家鄉一絲絲的懷念。就是想吃,返鄉後即使遍尋也找不到了,就算找到了,不是變了樣子,就是口味不對,心裡想的和真實的都變了,變的不是那些愛吃的食物,變的是自己。因為年紀大了,童年時期的人、地、物都在變,一切都變得很生疏,只能用自己的想像去感覺,那感覺是酸酸甜甜,也許那就是童年的味兒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