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猪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有一个著名的大公爵广场,广场附近有一条不起眼的波塔·罗莎小横街,街上有一个蔬菜水果市场,市场前面有一座精致的铜猪雕塑。一股股清澈的水从猪嘴里冒出来,很是有趣。也许是年代久远的缘故吧,铜猪已经锈迹斑斑,浑身成了墨绿色,只有鼻子那块还闪闪发亮,那是成百上千的孩子和穷人经常扶着它喝水的缘故。你瞧,这只精美的铜猪正被一群半裸的顽皮的孩子们拥抱着,有个小淘气儿正用小嘴和铜猪雕塑亲吻。你不觉得这是一幅动人的图画吗?

铜猪在佛罗伦萨名气很大,如果你要打听铜猪,无须问别人,只要问问你在街头遇见的乞丐,就会很容易找到它。

一个冬天的晚上,夜幕刚刚降临,四周的山上都积了一层薄雪,皎洁的月光和白雪交相辉映。意大利的月光很好,胜过北欧冬天阴暗的月光。有月光的天空,总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可不像北欧,天空灰暗,寒冷时就像一层灰暗的铅皮房顶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公爵府的花园里,繁密的松树郁郁葱葱,树木周围上千株玫瑰争奇斗艳。旁边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他在这里坐了整整一天。这个孩子简直就是一个意大利的缩影,非常美丽,非常生动,但却非常凄楚。他又饥又渴,没有人可怜他,哪怕是施舍他一文钱!天黑的时候,公园关门的时间到了,连唯一能容身的公园也不能待了。他不情愿地被守门人赶了出来。此刻,他正站在阿尔诺河的桥上,隔着桥栏望去,水面上波光粼粼,倒映在水中的星星不停地闪耀,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小男孩陷入梦幻中。

他顺路走到铜猪那里,先是把小嘴凑到铜猪那光亮的鼻子前大口大口地喝了一肚子凉水,接着抓起地面上的几片菜叶和两颗栗子,一阵狼吞虎咽。此时街上一个行人都没有,他孤零零地坐到了铜猪背上,身子朝前趴下,把头靠在铜猪的背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半夜时,铜猪动起来了。只听铜猪说道:“小男孩,抓牢了,我可要跑了!”说完就真的背着他奔跑起来。这可真是一场有趣的骑猪旅行。

没过多久,铜猪在乌菲紫宫拱门前的路上停住了,这里是贵族们聚集起来共度狂欢节的地方。

“抓牢了!”铜猪又说道,“牢牢地抓住,现在要爬台阶了!”小家伙一言不发,一半是害怕,一半是兴奋。

他们走到一个长长的画廊里,小男孩曾多次来过这儿,对这儿很熟悉。墙上挂着许多画,地上还摆着许多全身或半身塑像,被灯光一照闪闪发亮,犹如白昼一般。然而最豪华的地方应是在侧厅里面,今夜的情景更是不同寻常,这一切愈发显得光耀夺目了。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尊美丽的裸体妇人塑像。她是那样美丽,很自然,很逼真。她就是维纳斯。两旁的大理石雕塑都是美貌的男子,一座叫磨剑者,另一座雕像是正在搏斗的勇士,刀光剑影,杀气腾腾,为的是争夺这位美丽的女神。小男孩被这光灿夺目的景象弄得眼花缭乱。

进入大堂,景象更加迷人。小家伙一间挨一间地走进每一个大厅,图画一幅比一幅精彩,但牢牢地在他的思想中生根的只有一幅,画面上是一群欢快幸福的孩子,小男孩对他们羡慕不已。

许多人对这幅画并不在意,因此它所包含着的丰富诗意也就很少被人理解。这幅画的作者是佛罗伦萨画家安吉奥罗·布龙切诺。画中最美丽的是孩子们的表情,他们对进入天堂充满了信心。有两个小孩相互拥抱着,其中一个小孩一只手伸向自己的伙伴,另一只手指着自己,好像在说:“我要上天了!”而那些大人们却都露出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

小家伙在这幅画前待了好久好久,铜猪在旁边站着似乎也明白了什么。只听一声轻微的叹息,小男孩一愣,是谁在悲叹命运?他环顾四周,除了画中的人和铜猪外并无其他。小男孩正要把手伸向那些微笑着的孩子们时,铜猪却背着他走出了大厅。

“谢谢你,祝福你,可爱的小铜猪!”小男孩轻轻拍着铜猪的脑袋说道。铜猪一边带着他蹦下台阶,一边对他说:“可爱的小家伙,我也要谢谢你和祝福你。咱们算是互相帮助吧!你也许不知道,只有纯洁无瑕的小孩骑在我的背上,我才能获得力量跑动!你看见了吗,我甚至可以在闪耀的灯光中走到圣母像前。除了教堂以外,我可以背你去任何地方。只要你在我背上,我可以一直奔跑下去,不过一旦你从我背上下来,我就会倒下死去,成为你白天看到的塑像。

小男孩赶忙说道:“别担心,我的小伙伴,我不会离开你的!”他们飞似的跑过佛罗伦萨的大街,来到圣克罗斯教堂前面。

教堂大门是开着的,祭坛上的灯放出明亮的光芒,穿过教堂的门射到孤寂的广场上。

教堂左侧的小道旁是伽利略的墓。在灯光的照耀下墓碑闪闪发亮。墓里突然跃出一道圣光,蓝底红梯的家徽在圣光的衬托下十分夺目。这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墓,可那蓝底红梯的家徽却是艺术的化身。因为艺术的道路总是通过炽热的梯子通到天上的。所有心灵的先知都会升到天上去,就像以利亚先知一样。

教堂通道的右侧都是些巨大的石墓,石墓上站立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雕像。他们是米开朗琪罗,是阿尔菲爱里,是马基亚弗利。这些伟人并排地安息在这里,他们都是意大利的骄傲。这座教堂不像佛罗伦萨的大理石主教堂那样大,但却壮美得多。

大理石雕刻的衣服似乎在动,这些伟人也似乎把头抬得更高了,在黑夜中显得更加光耀夺目。小男孩正要把手伸向明亮的光辉,突然铜猪又奔跑起来,他赶紧牢牢地抱住它,只听耳边风声嗖嗖作响。这时他好像失去了知觉一样,忽然一阵寒气袭来,他睁开了眼睛。

已经是早晨了。他骑在铜猪身上,几乎要滑落下来。铜猪依然像往常一样站在波塔·罗莎街上。

这时候,小男孩想到了母亲,心里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恐惧感。母亲昨天就打发他出来讨钱,可直到现在他一文钱也没讨到。此刻他饥渴难耐,便再次抱住了铜猪的脖子,亲吻了它的嘴。之后,小男孩从铜猪的背上跳下来,一摇一晃地朝一个极窄的巷子走去,巷子窄得只能容下一头驮满东西的驴子走过。眼前出现了一座楼房,铁皮包的大门半掩着,他顺着泥砌的阶梯走了上去。楼梯两边的墙很脏,一条很滑的绳索算是扶手。他来到了一个露天通道,上面挂着破衣烂衫。有一道台阶从这里通向院子。院子里的一口水井上面系着一些粗铁索连着这所房子的各层楼。水桶排成一排晃来晃去,当辘轳响起来时,水桶在空中不停地晃荡,水便四处乱溅。两个俄国水手从砖梯上嬉笑着闯了下来,几乎要把小男孩撞倒。一个身体健壮、满头黑发的半老女人跟在他们后面。这便是小男孩的母亲。

只听女人问道:“讨了多少钱?”小男孩战战兢兢地答道:“妈妈,原谅我吧,我一文钱也没有讨到。”他拉住母亲的衣服,可怜极了。然而这女人并没有流露出一丝慈祥,她用手炉烤着手指,厉声说道:“你小子把钱藏哪儿了?快交出来!”

孩子委屈地哭了,然而这女人却丝毫不动情,她发疯似的用脚踢他,还恶狠狠地说道:“给我闭嘴,不然我就把你的脑袋敲碎!”小男孩尖叫了一声,倒在了地上。这时邻居妇人走进门来,看到这场面,忍不住朝那女人说道:“菲利西塔,可不能这样对待孩子啊!”

这个凶恶的女人满不在乎地答道:“吉安妮娜,你少管闲事,孩子是我的,即使杀了他也不碍你的事吧!你快走开,不然等会儿我连你一块儿杀!”说着便举起了手炉,邻居也警惕地把手炉举起来,两个手炉同时被抛了出去,一下子碰在一起,碎了,火和炭飞得满屋都是。小男孩乘机逃走了。他拼命地跑着,跑得连气都喘不过来,最后,他在一座教堂前停了下来。这就是昨夜为他打开大门的圣克罗斯教堂。他慢慢踱了进去,里面光芒四射,他跪在米开朗琪罗墓旁放声痛哭起来。进进出出的人们,只顾念着弥撒,谁也没有注意到这可怜的孩子。倒有一位老人停下来看了看他,然后也像其他人一样走开了。

小男孩感到又饥又渴,浑身无力。他爬到一个犄角里,疲倦地睡着了。临近黄昏,有个人把他推醒了。他一下子站了起来,出现在他面前的正是白天那位老人。

“你病了吗?你的家在哪里?你一整天都在这里吗?”老人连珠炮似的问了他一连串问题。小男孩都一一作了回答。老人把他带进一家手套作坊,这是一间不大的屋子。里面有一位老妇人正在忙着缝制手套。一只白色的波伦亚小狗在桌子上跳着,小狗身上的毛被剃得精光,连粉红色的皮都露出来了,它在小孩面前跳来跳去。

“纯洁无瑕的东西是心心相印的。”妇人说道。善良的夫妇二人给了小男孩许多好吃的食物,并留他在此过夜。老人让他不要拘束,让孩子叫他吉乌赛老爹,还打算明天去找他的母亲理论。小男孩这晚睡得很香,做了好多吉祥的梦,梦见了那些美丽的画和那只善良的铜猪。

第二天一早,吉乌赛老爹就去找小男孩的母亲理论了。可是,小男孩的心里并不因此而感到轻松。他知道,他还得回母亲那里,他再也不愿意回到那个令人伤心的地方了。可又有谁能理解他呢?泪水再一次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吉乌赛老爹回来后,没谈那位凶恶母亲的事,只是和妻子谈了很久。妇人抚摸着小男孩说道:“这是个好孩子,他的手指又柔软又灵巧,他一定会像你一样成为一个能干的手套匠的!”

就这样,小男孩成了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妇人亲自教他缝制手套,他吃得很好,睡得也很好,渐渐地快乐起来了。小男孩有时会逗“小美人”玩,“小美人”是那条小狗的名字,每当此时,妇人就会生气地责骂他。小男孩为此常常闷闷不乐。晚上,他独自坐在小屋里沉思,翻来覆去不能入睡。他想念可爱的铜猪。突然,他好像听到窗外有“咯噔咯噔”的声音。莫非是铜猪来了!他兴奋地跑到窗前,可什么也没看见。

清晨,屋外来了一位画家,他即将成为他们的邻居。这位年轻的画家推着个大颜料箱吃力地走着,另一只手还握着一大卷画布,似乎有些吃不消了。“还不快过去给先生帮帮忙。”老妇人对小男孩吩咐道。小男孩接过了颜料箱,跟着画家朝画廊走去。这条路是那样熟悉,铜猪那天晚上带他来过这里。他熟悉那道台阶,熟悉那些雕像,熟悉那座美丽的大理石维纳斯和那些栩栩如生的画。

他们在布龙切诺的画像前停了下来,这幅画上的基督正走入下界,四周微笑的孩子们则期待着进入天堂。可怜的小男孩也微笑起来,此刻他觉得自己也来到了天堂。

“回去吧!”画家对他说道,“你已经站了很久了。”画家支起了他的画架。

“我可以看你画画吗?”小男孩问道,“我可以看看你是怎么把上面的那幅画绘到这块画布上的吗?”

“我现在还不画!”画家说道。他把炭笔拿了出来,手迅速地移动着,目光打量着那张伟大的画,虽然只是简单地画了几笔,可是基督的形象在他的画布上已经清晰可见了。

“还是快回家吧,小家伙!”画家又催促道。小男孩默默地走回作坊,坐在桌子跟前不情愿地练习缝制手套。

可是小男孩满脑子想的都是那画廊,缝起手套来常常心不在焉,以致显得笨手笨脚,总是把手指头刺伤,也没心思逗“小美人”玩了。傍晚时,他溜到了外面,看着满天的星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他觉得自由了。他穿过几条寂静的街道,来到了铜猪跟前。“吉祥的小动物,我是多么想你啊!”小男孩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感叹道,“今晚再陪我去逛逛吧!”

铜猪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清新的泉水汩汩地从嘴里喷出。小男孩坐在铜猪背上,像个骑士似的,感到十分惬意。这时有个小东西在拽他的衣服,仔细一瞧,原来是“小美人”!不知什么时候那条毛被剃得精光的小狗也跟出来了。“小美人”汪汪地叫着,仿佛是跟小主人打招呼。小男孩心里一惊:“可怜的‘小美人’,这么冷的天,会把你冻坏的。”老妇人曾为“小美人”专门做了一件羊皮袄,给它穿时就用一条红带子系在它的脖子和肚子上,每当冬天它穿着这身衣服和女主人一起逛街时,看上去就像一只小羊羔。“在冬天,它可从来不会不穿衣服出来啊!千万别出什么事才好!”小男孩心里嘀咕着。他亲吻了铜猪一下,把“小美人”抱到怀里。小狗由于寒冷开始浑身发抖。必须把它送回家!小男孩不顾一切地抱着它往家跑去。

“你拿着什么东西跑?”两个警察向他喊道。“小美人”汪汪地叫了起来。“你从哪儿偷来的这只可爱的小狗?”他们一边问着,一边不容分说地把狗夺了过去。

“啊,快把狗还给我!求求你了!这狗不是我偷的。”小男孩哀求道。

“不是你偷的,就让你的家长到警察局认领吧!”说完,两个警察把“小美人”带走了。

这下可糟了,小男孩就是跳进波罗的海也洗不清了,可怎么办呢?他想了一会儿,决定还是回家讲个清楚。把事情讲清楚,即使挨一顿打也不要紧。于是,他迅速朝家里跑去。

门已经关了,小男孩够不着门环,就从地上捡了一块石头朝门砸去。“谁?”里面有人在嚷。“是我!”他说道,“‘小美人’丢了,快开开门,惩罚我吧。”

听到这话,最为敏感的是老妇人。她飞快地朝墙上挂小狗衣服的地方瞄了一眼,不禁大惊失色——小羊皮袄还挂在那儿,“小美人”肯定是没穿衣服跑出去的,这么冷的天,还不把它冻死!

“你这个坏孩子!你是怎么把它弄出去的,还说什么被两个警察带走了。小狗落到他们手里,还能好吗?”老妇人大声地嚷叫着。小男孩只是不知所措地哭着,领狗的事当然就由老爹来做了。

吵嚷声惊动了四周的邻居们,画家也来了。他把孩子拉到身边,详细地询问了事情的原委,唯一让他不理解的是:铜猪和画会有什么关系呢?老爹把狗领回来了,老妇人这才转怒为喜。众人纷纷离去,画家抚摸着小男孩的头,爱怜之意油然而生,还送了几幅画给他。

这些画真是漂亮,特别是画着铜猪的那幅,简直神了!简单几笔,铜猪就跃然纸上,甚至连它后面屋子的轮廓都画出来了。

“学会用炭笔和油彩绘画多好啊!这样一来便可以描绘整个世界了!”

小男孩开始着迷于画画了。他先用铅笔在一幅画的背面临摹那幅铜猪的素描。终于画出来了,只是一头有点朝上,另一头有点朝下;一条腿粗,一条腿细,但还可以看出画的是什么。看着自己的作品,小男孩高兴极了。第二天又画了另一只铜猪,长进不小,等到画完第三只,竟有人称赞起他来了。

小男孩的画技越来越有进步,进入他视野的素材也越来越广泛。整个佛罗伦萨都成为他描绘的对象。最为传神的是五一广场上的正义女神像,小男孩把她逼真地移到纸上了。这么精美的画,谁会想到是出自一名缝手套的小学徒之手呢?

学会了画静物,小男孩又把兴趣转到画动景上。有一天“小美人”跳到他跟前,给他提供了画动景的绝好机会。“站着别动,‘小美人’,看我怎样让你好看起来!”他高兴地对小狗说。可“小美人”不听他的话,于是他便把“小美人”的头和脖子捆了个结结实实。狗“汪汪”叫了起来,挣着,蹦着,绳子越拉越紧。小狗的叫声越来越小。这时女主人进来了。“你这坏孩子!可怜的小狗!”她气得不能再多说任何一句话。她把小男孩推向一边,用脚踢他,把他撵出了屋子。他成了不识好歹的坏孩子,狠心的坏孩子。妇人一面哭一面亲吻着差点被勒死的“小美人”。

但是又有谁能料到,一位画家就这样诞生了!

1834年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举行了一次画展,并排展出的两幅画吸引了一大群观众。略小的那张画的是一个欢快的小孩,正坐在那里画画。他的模特是一只被剃光毛的小狗。因为狗不肯站稳,便被用绳子绑起来。画面很有生气,又富有情趣,令人们赞叹不已。不用说,这幅画的作者就是那个缝手套的小男孩。小男孩的天才画技令人称颂,他的成名经历也广传于世间。

小男孩成为画家的另一幅代表作是旁边较大的那幅。这幅画上画着一个衣衫褴褛的漂亮小孩,靠着一头可爱的铜猪,在街上睡着了。所有的观众对画的背景都十分熟悉。圣母画像旁的灯光照在小孩那苍白、可爱的面庞上,太美了!整幅画用一架镀金框子镶着,框架上长长的黑纱低垂,框角上挂着的桂冠分外夺目。如此布置图景既是为了表示对年轻艺术家过早辞世的哀悼,也是对他天才的画技表示深深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