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

在北方的原野上有一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山,夸父就是住在这座山脚下的一位巨人。北方原野上见不到阳光,终年积雪,阴暗寒冷。只有靠神龙口衔的一支长年燃烧的蜡烛,人们才能见到一点儿光亮。

夸父非常不愿意过这种生活。他去问一位白发老人:“天地间人们都这样生活吗?”“不。”老人说,“南方有光明和温暖,有鲜花和绿树,因为那儿有金色的太阳照耀着。”“太阳为什么不照耀着北方呢?”“太阳神羲和每天赶着太阳车,清早从东海扶桑出发,晚上回到汤谷。他的行车路线从不改变,所以阳光也从不照耀北方。”

夸父决心去找太阳,请求她给北方的荒野送去阳光。夸父迈开大步向南方走去,沿途不断发现堆堆白骨。他知道这是追求光明的人的遗迹。

道路越走越亮。突然,夸父看见东方的天空出现了五彩霞光,旭日东升,金光万丈。顷刻之间,万物欢欣,宇宙间充满了朝气。夸父第一次见到太阳,心猛烈地跳动。他高举两臂向太阳跑去,热烈欢叫:“太阳!太阳!请到我们那里去吧!”六龙昂首嘶鸣,车轮滚滚,声如巨雷。太阳神没有听见夸父的呼声,风一般飞驰而去了。

太阳在天空奔驰,夸父在地上呼叫奔跑。他想追上太阳,把自己的心意告诉他。

夸父一步不停地追啊跑啊,他觉得喉咙干渴,周身像火烧似的。他看见黄河像一条带子,在悬崖峭壁间蜿蜒流过。他俯下身去,“咕嘟咕嘟”几口,便把黄河的水喝干了。夸父正要起身赶路,见脚面上伏着黄河老龙,哀求他不要把水喝干,那样水族们就无法生存了,夸父很后悔,便一张口,把水又吐在黄河里。夸父又奔跑了一阵,看见清波荡漾的渭河,便俯下身去,三口两口把渭河的水喝干了。人身鱼尾的河神驾车赶来,指责夸父不该喝干渭河的水,使两岸农田没有河水灌溉。夸父很后悔,便把水又吐回了渭河。

夸父忍着干渴,仍然向前跑。他的脚磨破了,每跑一步,都留下殷殷血迹。

夸父遇到一队猎人,便向他们要水喝。猎人们知道了他追赶太阳的原因后,都用敬佩的眼光注视着他。他们把所有的水都送给了夸父喝,还送给他一双崭新的豹皮靴子。

夸父跑进一片光秃秃的石山中。他渴得厉害,觉得身体里的水分就要枯竭了。但他不能放慢脚步,一定要在日落之前赶到汤谷,否则就会失去和太阳见面的机会。

他拼尽全力跑过重重的石山,看见前面有一座桃林,树上结满了鲜桃,夸父心中大喜,便踉踉跄跄地跑过去。但他刚刚跑到桃林边,就跌倒了。桃林中走出两位管理桃林的姑娘,见夸父又饥又渴,急忙摘下鲜桃给他吃。当她们知道夸父追太阳的原因时,就诚恳地告诉他,这里离汤谷还有几千里远,而且汤谷那里干旱得地下冒火,山上生烟。还说希望他能留下来,帮她们管理好桃园。

夸父想起在黑暗中受苦的人们,说什么也不肯留下。他用两位姑娘砍下的一根桃木当手杖,又匆忙上路了。

夸父越跑越快,前面不远就是汤谷了,他看见太阳渐渐下落,就高声叫起来:“太阳,等一等!太阳,等一等!”脚下又加快了步伐。但是,这时他感到全身像落入熔炉一样,血液和水分在枯竭,皮肤和骨肉在枯焦。靠着坚强意志的支撑,夸父终于在太阳车落入汤谷的时候,拼尽全力赶到了。

夸父用桃木杖支撑着身体,用最后的一点力量,请求羲和把阳光照到阴暗寒冷的北方。羲和敬佩地望着他,微笑着点了点头。

夸父脸上露出一丝宽慰的笑意,他缓缓地倒在地上,安心地闭上了眼睛。他的桃木杖化成了一片桃林,树上结满了鲜桃,留给后来追求光明的人们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