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原文】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②。
坐看红树不知远③,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④,山开旷望旋平陆⑤。
遥看一处攒云树⑥,近入千家散花竹⑦。
樵客初传汉姓名⑧,居人未改秦衣服⑨。
居人共住武陵源⑩,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问神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注释词语】
①桃源:即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述之桃源。此为新乐府,咏《桃花源记》故事。原题下注“时年十九”。
②津:溪流。
③红树:指桃花林。
④隈隩(wēiào):山崖弯曲处。
⑤旷望:即远望。旋:忽然。
⑥攒(cuán):聚集。
⑦散花竹:花与竹散布各处。
⑧樵客:打柴人。此指桃源中人。此句是说,桃源中人第一次听说汉朝的名字。
⑨此二句,即用《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文意。
⑩武陵源:指武陵溪水之源头,即桃花源。
物外:世外。
房栊(lóng):窗户。
俗客:指武陵渔人。
都邑:指居人原来的家乡。
平明:天刚亮。
避地:为避乱而寄迹他方。去:离。
灵境:仙境。
游衍:游乐。
自谓:自以为。
桃花水:即桃花汛。春天桃花盛开时节,雨水不断,河水涨溢。
【翻译全诗】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这里的人第一次才听说汉这个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世上的消息。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精解要义】
王维这首诗中把桃源说成“灵境”、“仙源”,现代的人多有非议。其实,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桃源中人也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题思想,与散文《桃花源记》基本上是一致的。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在早年作品中的反映。此外,全诗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换韵,平仄相间,转换有致。诗的笔力舒健,从容雅致,游刃有余,颇为后人称道。
【古今集评】
宋陈岩肖《庚溪诗话》:“武陵桃源……王摩诘、韩退之、刘禹锡、本朝王介甫皆有歌诗,争出新意,各相雄长。”明邢昉《唐风定》:“质素天然,风流嫣秀,开千古无穷妙境。”清王士稹《带经堂诗话》:“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韩退之、王介甫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赤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顺文叙事,不须自出意见,而夷犹容与,令人味之不尽。”